


栖息地:河岸陡峭的深水河流,还有湖泊和沼泽等水域
特征:橄榄绿色、棕色至黑色的凹凸不平的背甲,上有3排突起的龙骨;腹甲较小,黄色或黄褐色;头部宽大;大部分个体的喙部呈明显的鹰钩状
尺寸:35-81cm
体重:多在8.4-80kg范围内
食物:荤食性龟类,主要以鱼类、小龙虾、蜗牛、蛙类、淡水软体动物、小型脊椎动物为食,偶尔食用小型哺乳类动物、鸭子以及腐肉
繁殖:约12岁左右达性成熟,在原生地,它们春天交配,约2个月后,雌性上岸筑巢产卵,每窝产下10-50枚卵,孵化期平均100天左右
寿命:野外信息不详,人工圈养可活至约70年
保育级别:CITES附录 III,IUCN红色名录 VU

原来大鳄龟总共有三种
2、大鳄龟是淡水龟类,人们不会在咸水水域发现它们。沼泽地显然是最为适宜它们生存的栖息环境之一,因为那里有着大量鱼类以及其他食物来源,足以保证它们的生活无忧。
同时,沼泽区丰富的植被覆盖,最是为它们的隐匿及狩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3、大鳄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“伪装大师”,它们背甲上通常被藻类覆盖,因此习惯一动不动的它们,往往看起来就像一块岩石,很难被发现。
且大鳄龟的眼睛周边被星型排列的肉质结节包围,瞳孔附近也有着辐射状的图案,这不仅可以保护它们的眼睛免受伤害,更是一种极具有迷惑性的伪装。
4、大鳄龟是一种高度水栖的龟类,平时极少见到它们上岸活动,雌性也仅在产季上岸,一般只会在距离自己生活水域50米的范围内选择筑巢点。
与其他爬行动物不同,大鳄龟是极少爬上陆地晒太阳的龟类,相反,它们更乐意漂浮在水面上,尽情享受阳光的洗礼。
5、大鳄龟多在夜间捕猎,最令人惊讶的便是它们炫酷的捕猎技巧--耐心地、静静地待在水底,张开大嘴等待,为了完成一次捕食,可能需要花费几十分钟之久。
只见那红色的、蠕虫状的“肉舌头”来回摆动,就像是“鱼饵”一般引诱着猎物靠近嘴边,待猎物上钩时,它们便迅速地合上嘴,整个过程简直完美至极!

7、在大鳄龟所处的生态系统里,它们就像是“天然垃圾桶”一样的存在,你可能不应该问:“大鳄龟吃什么?”这样的问题;相反,更恰当的提问方法是:“大鳄龟到底不吃什么?”
作为纯粹的机会主义猎食者,只要有机会,大鳄龟遇到任何能够吞下的物体时可能都会出于好奇而上去咬一口。这样的习性对于维持水环境的清洁无疑是大为有利的,因为它们无意中也充当了清理死亡动物尸体的“清道夫”这一角色。
8、大鳄龟看起来非常得凶猛而危险,甚至偶有关于它们攻击并杀死人类的传闻,然而经过证实--这些纯属“都市传说”,并没有一个是真的!
大鳄龟伤人事件的真相是:人类在野采或钓鱼时无意中惊扰或是踩到了它们,才会被咬伤。事实上,如果给它们一个选择,野生的大鳄龟们宁愿与世隔绝、完全避开人类。
9、虽然大鳄龟尖利的喙部和趾甲是它们唯一的武器,但这利齿尖爪也仅在捕食与保护自己时才会发挥作用。大鳄龟的咬合力的确是被人们高估了,它们并没有成为龟类咬合力排行榜中的佼佼者。
大鳄龟咬伤人类的事例中,造成主要伤害的不是因为咬合力,而是它们那硬如剪刀的喙部,经过诸多测试表明,大鳄龟的下颚能够刺穿、以及切断肌肉和骨骼等组织,从而给被咬者造成不小的伤害。
切记,不要手贱!
10、看似无敌的大鳄龟,也是有天敌的!幼年时的它们经常会被水鸟、水獭或者浣熊等动物捕食,成年后的它们也将面临自然界最强大的猎手--人类--的侵扰。

大鳄龟的原栖地
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遭到破坏、逐年加剧的农业污染有增无减,人类的抓捕行为似乎未曾停歇(作为宠物饲养或直接食用),加之大鳄龟这一物种本身的成熟期较长、孵化率低、幼年个体成活率低,如今的大鳄龟正面临着种群资源严重枯竭的困境!
日本冲绳县捕获的大鳄龟